266 秋季攻势的第一步_大清话事人
两重天书网 > 大清话事人 > 266 秋季攻势的第一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266 秋季攻势的第一步

  第267章秋季攻势的第一步

  船队路过安庆府,清军戒备森严。

  明亮站在安庆城头,脸色十分的难看。“贼势已成”这句话萦绕在他的心头,好似一块大石头。

  幸好不是来攻打安庆的,而是溯江而上,目的地不言而喻。

  明亮当即写急报3份,分别呈送京城、嘉亲王、还有江北大营。

  忙完这些,他又骑马赶去造船处。

  工部的3位郎官天天在工地转悠,一丝不敢怠慢。

  “诸位辛苦了。”

  “明大人辛苦。”

  明亮指着南面,脸色凝重的说道:

  次日清晨,苗有林一咕噜爬起来,他有任务!

  ……

  水陆并进。

  3个时辰后,船队抵达池州府。

  ……

  码头边,5座吊车一字排开。

  水陆联运,装卸武器装备是最复杂最费时的,需要机械和经验老道的工人。

  一位工部郎中,连忙笑着解释道:

  “大人,请随下官来。”

  他们都戴了牛皮手套,防止手掌受伤。

  不过明显有很多人晕船,走路步伐摇晃,脸色难看至极。

  兵员开始按照顺序下船,井然有序。

  “回副总指挥,属下有一项任务,评估四轮车厢的运输效果。”

  滑轮和吊臂在人力的协助下,从船舱内吊出重炮。

  “这还不止,下官和几位同仁还督造了胳膊粗的长铁链20条,横贯河面。”

  制作手套不存在技术难度,1000双手套的单子外包给了一位松江府的皮革商人。所有戴上手套的人都感激涕零。

  他们只想抄袭自己的火炮技术!

  所以当前的火炮生产基地仅有一处:西山枪炮厂。

  马钢将钢铁材料送到西山码头,枪炮厂造出各型火炮后再运抵各军团、各城池。

  工部郎中讲解道:

  “大人请看,造船处乃是设在支流的上游,距离入江口足有4里。”

  明亮拿起千里镜,果然如此。

  傍晚,码头停止了劳作。

  雨天促进睡眠。

  河面每隔10丈就有一道铁链,大船无法通行。

  铁链锁大江,这可是老祖先的智慧,错不了!

  一处山坡上,视野开阔。

  哈哈哈哈,众人欢快的大笑。

  “嘿,我说你瞧什么呢?”

  行军需要4天!

  参谋本部来了一个幕府师爷出身,叫张昌光的家伙,一路上东张西望。

  ……

  这名工部郎中矜持的一笑:

  “若要过去,先得派水手携带巨斧慢慢的砍铁链。这活儿费工费时,怕是要干到过年。”

  李郁不担心泄密,因为清廷压根不会在劳保用品上花一钱银子。

  从池州府向西有20里路是水泥路面。之后就是原先的官道了,坑坑洼洼十分凑合。

  ……

  明亮也终于松了一口气,笑道:

  “本官请诸位喝酒,小酌怡情。”

  每座吊车都有1人指挥,15人发力协作。

  王爷有令,前出150里在黄石矶筑数座棱堡,作为大军的前哨站。

  “刚才贼兵船队过境,诸位都瞧见了吧?本官放心不下造船处,万一~”

  筑城所需物资、火炮由水师协助运输。步兵则是走陆路,熟悉沿途地形和道路情况。

  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,倒是让疲惫的第2军团士兵们睡了个好觉。

  好在可以入城休息。

  苗有林不再吭声,骑在马上闭眼行军。

  “江岸新设炮台2座,驻扎绿营500人。”

  走水泥道路的时候,四轮骡车确实很好用。

  滑动轴承的噪音变大后,车夫会及时刷点油脂,其他一切正常。

  而离开了水泥道路,体验感一落千丈。

  因为要避开路面的水坑,车厢不时左右摇晃抖动,吱嘎声不绝于耳。

  张昌光一一观察,仔细记录在本子上。

  好在车厢四周有木板,货物不至于被晃掉了,也省去了平板车捆绑货物的烦恼。

  苗有林见他眉头紧锁,就笑道:

  “我给你个建议,把周围的整块木板围栏换掉。换成每隔半丈,楔入一根四棱木柱。”

  “空隙怎么办?”

  “麻绳连接所有木柱,搞密一些。又减重,又省料。”

  他琢磨了一会,眼睛亮了:

  “妙啊,苗大人,您可真神了。”

  苗有林嗤之以鼻:

  “对了了,你们用这什么鲸鱼油刷车毂?”

  “是啊,效果很好。”

  “好个屁啊,捕杀鲸鱼多费事。你不如去榨蓖麻油,一样好用,价钱不贵。”

  “真的吗?”

  “我苗某人这辈子虽未读万卷书,可却是真正的行了万里路。信我,没错!”

  苗有林哈哈大笑,心想参谋部顶个球用,尽搞这些不接地气的洋玩意。

  ……

  张昌光很认真的记录下:

  军中辎重车厢,可去四周木板,改为木柱和麻绳的连接方式!

  蓖麻油,性能待测试。

  自此一路无言。

  幸而天气是真的开始凉快了,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也不超过25度。

  苗有林望着金黄的稻田,突然冒出一句:

  “这仗的规模小不了。”

  张昌光凑过来,紧张又兴奋:

  “因为秋收?”

  “是啊。别说阿桂,就算是我这种小角色都知道,秋收是道坎儿。”

  张昌光赶紧从怀里摸出地图,在上面找到黄石矶的位置:

  “难怪王爷让我等在此筑堡垒。就是为了卡住清军进攻皖南沿江平原的必经之路啊。”

  苗有林点点头,因为任务重要,所以他才主动请缨。

  一不是江南老乡,二没有妹妹可以嫁,三不是存菊堂旧人。

  只能靠军功博取王爷的刮目相看了。幸好竞争对手郑河安因为水土不服,上吐下泻的厉害。想争也争不了。

  ……

  黄石矶,因一座江畔的山而得名。

  此山不高,但山石颜色泛黄因而得名黄石矶。20世纪时,因为影响航运安全而被爆破了。

  此时依旧在滚滚江水旁屹立。

  船队抵达时间更早,已经在岸边静静的等候了。

  苗有林感慨:

  “王爷真乃神人也。快,准备筑城。”

  2个火枪营,1个甲士营共计1500人。除了留出200人负责警戒外,其余人全部卸下武器盔甲,充当劳役。

  而张参谋也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。

  举着图纸,眉飞色舞和3个营指挥使布置任务。

  “五星棱堡乃是王爷的独家发明,设计精巧。打一场防御战你们就明白了。”

  “现在都听我指挥。”

  半个时辰,他用石灰在地面画出了两个五角星,大的套着小的。

  “沿着两道白线往下挖,深度6尺,宽度10尺。”

  “挖出来的土方,沿着内白线开始筑城。”

  ……

  张昌光站在高处,摊开图纸紧张的对照着数据。

  按照设计,这个棱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亩,图纸还特意标注乃是堡内面积,让人有些费解。

  谁又能知道,曾经的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之差给王爷带来了多大的阴影呢。

  临时筑城,

  城墙肯定不高,仅仅12尺,相当于两个篮球运动员的高度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ctcw.com。两重天书网手机版:https://m.lctcw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